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好转,北京市的体育场馆在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正有序恢复开放,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协会正积极推动青少年击剑运动的复苏,核心目标是“让孩子安全、健康地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这一倡议得到了广大青少年击剑学员、家长及教练员的热烈响应,沉寂多时的击剑馆内,再次回荡起金属剑刃清脆的交击声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重返剑道:安全与快乐并行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厅内,十几名佩戴着全套护具、手持花剑的小学员,正两人一组进行实战练习,尽管口罩遮住了他们大半张脸,但眼神中闪烁的专注与兴奋清晰可见,场边,几位家长间隔就座,默默关注着孩子的表现。
“能够重新回到剑道上,和伙伴们一起训练、比赛,孩子们都非常开心。”王钰副秘书长在观摩训练后感慨道,她指出,过去一段时间,线下训练的中断对青少年击剑爱好者的体能、技术乃至心理状态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击剑不仅是一项锻炼身体协调性、反应速度和策略思维的运动,更是培养青少年礼仪、专注力和坚韧品格的良好载体,长时间的缺席,可能导致技能生疏,更重要的是,中断了与同伴的社交互动和规律性的体育锻炼。”
为此,北京市击剑协会在恢复训练初期便制定了详尽的指导方案,要求各场馆、俱乐部严格执行限流、预约、测温、验码、定时消杀等防疫规定,确保训练环境的安全,王钰特别强调:“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在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恢复体能和技术,重拾对击剑的热情,享受运动本身带来的纯粹快乐,这比急于追求竞技成绩更为重要。”
科学训练:循序渐进重拾状态
为了帮助青少年击剑学员平稳过渡、有效恢复,北京市击剑协会组织了多次线上教练员培训,重点研讨后疫情时期青少年击剑训练的科学方法,王钰介绍,协会建议各俱乐部在初期阶段适当降低训练强度,增加基础技术动作的复习和体能恢复性训练的比重,避免因急于求成而导致运动损伤。
“我们鼓励教练员采用更多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王钰说,“将基本步法练习融入趣味游戏中,或者设置一些挑战性的小目标,让孩子在达成中获得成就感,目的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找回状态。”

一位在现场陪同训练的家长表示,孩子自从恢复击剑训练后,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在家待久了,有点懒散,现在每周都盼着来上课,不仅锻炼了身体,感觉他也更开朗、更有自信了。”这位家长的感言,印证了王钰的观点——击剑运动的回归,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望未来:重在参与与成长
随着暑期临近,北京市青少年击剑赛事活动也在谨慎规划中,王钰透露,协会正在探讨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适时举办一些小规模、低密度的交流赛或达标赛。“比赛是检验训练成果、激发动力的重要平台,但我们更看重的是参与过程,希望通过赛事,让孩子们学会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尊重对手、如何正确看待胜负,这些品质将让他们受益终身。”

她重申,北京市击剑协会将持续关注青少年击剑运动的发展,不断优化服务,为孩子们创造更优质、更安全的训练和竞赛环境。“击剑是一项‘智者运动’,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触并喜爱上这项运动,享受手持长剑、思维碰撞的乐趣,在剑道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
北京市多家击剑俱乐部已基本恢复常态运营,报名咨询量稳步回升,那道属于剑客的银色闪电,正在首都的年轻一代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王钰和北京市击剑协会的努力,正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孩子们重返那片他们热爱的、充满挑战与荣耀的方寸之地,在那里,快乐与梦想再次随着剑尖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