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B竞技宝-击剑小将姜鑫瑞,剑锋淬自信 赛场砺独行

在刚刚落幕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别比赛中,一名身形矫健、眼神专注的小选手吸引了全场目光,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防守,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摘得银牌,赛后,这位来自江苏的小剑客在接受采访时道出自己的感悟:“每一次比赛都让我更加确信,站在剑道上,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剑道上的蜕变

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四年前,当时年仅七岁的他在体育课上第一次接触这项运动,便被那迅如闪电的交锋深深吸引。“其他小朋友觉得护具太重、动作太复杂,但鑫瑞总是练到最后一个离开。”启蒙教练陈志宏回忆道,“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从不畏惧与年长的对手交手。”

这种特质在本次锦标赛中得到充分展现,在四强赛中,姜鑫瑞遭遇了卫冕冠军李哲宇,首局以3:5落后,场边观众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然而第二局开始,姜鑫瑞突然改变战术,连续几个漂亮的防守还击得分,最终以15:12实现逆转。

“落后时我也紧张,但当我戴上面罩,世界就只剩下我和对手。”姜鑫瑞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道,“教练的指导很重要,父母的鼓励也很温暖,但真正挥剑迎敌的只能是自己,这种孤独感,反而让我更加专注。”

孤独中的成长

击剑被称为“格斗中的芭蕾”,要求选手在电光火石间做出判断,对年幼的姜鑫瑞而言,这种瞬间的孤独决策曾是最大挑战。

“刚开始参加比赛时,我总会不自觉地看向观众席,寻找教练和父母。”他坦诚地说,“有次因为分心,被对手连续得分,从那以后我明白,在剑道上,所有的依赖都会变成破绽。”

这种认知促使姜鑫瑞在训练中格外注重独立思考,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在训练馆多待一小时,反复观看比赛录像,研究对手的习惯动作。“他不会简单地模仿技术动作,而是会问‘为什么这样出击更有效’。”陈志宏教练评价道,“这种自主思考能力在年轻选手中十分难得。”

全国击剑协会青训部主任刘颖指出:“击剑运动培养的不仅是身体素质,更是心理韧性,像姜鑫瑞这样的年轻选手能够理解‘场上只能靠自己’的真谛,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信的源泉

从初次握剑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在赛场上游刃有余,击剑给姜鑫瑞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自信心的提升。

“上学期期末考试,我的数学成绩不太理想。”姜鑫瑞分享道,“要是以前,我可能会一蹶不振,但现在我会想,就像比赛一样,暂时的落后不代表最终结果,只要找到问题所在,加倍努力就好。”

这种心态转变也体现在他的校园生活中,班主任王老师观察到:“鑫瑞以前在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现在不仅积极参与讨论,还主动竞选了班级体育委员,他说,击剑教会他面对挑战时不退缩。”

心理学专家张明教授分析:“体育运动,特别是击剑这类个人项目,能够有效培养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当孩子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获得认可时,这种成就感会转化为稳定的自信心,影响其生活的各个方面。”

平衡之道

尽管在击剑领域表现出色,姜鑫瑞的父母始终强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不会因为训练而放松对他的学业要求。”父亲姜伟表示,“相反,我们告诉他,就像击剑需要平衡攻防一样,人生也需要平衡不同的角色。”

这种理念使得姜鑫瑞在班级中成绩始终保持中上水平,他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常常在训练间隙背诵英语单词,在前往比赛的高铁上完成作业。“时间就像剑术中的时机,抓得住就能事半功倍。”他俏皮地说。

击剑小将姜鑫瑞,剑锋淬自信 赛场砺独行

未来的期许

谈及未来,姜鑫瑞的眼睛闪烁着光芒:“我的梦想是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我知道这条路很长,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每次比赛都让我更接近这个目标,也让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姜鑫瑞将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国家少年击剑集训队选拔训练营,面对更激烈的竞争,他表现得十分坦然:“无论对手多么强大,我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剑,就像教练常说的,最强的对手往往是自己。”

全国青少年体育基金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参与击剑等个人项目的青少年在决策能力和抗压能力方面有明显优势,正如姜鑫瑞所体会的,那种“场上只能靠自己”的觉悟,恰恰成为他们迎接各种人生挑战的宝贵财富。

击剑小将姜鑫瑞,剑锋淬自信 赛场砺独行

夕阳西下,训练馆内再次响起剑尖碰撞的清脆声响,姜鑫瑞与队友进行着日常对抗训练,每一个弓步突刺都凝聚着专注与决心,在这条不足两米宽的剑道上,一位少年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关于成长与自信的故事。

标签: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